网页无法加载
翻页 夜间
华文文苑奇迹网>科幻>不死重生 > 第117章佛向心中求
    释延昶替师父解释说:“我们佛门弟子讲求的是佛向心中求。我们拜佛不是求佛,只有那些游客们是求佛。”

    说话只见已经到了大雄宝殿,已经是中午了但是里面的人还很多,男男女女的游客捧着高高的香烛,跪在佛像面前嘴里念念有词。

    释永法和释延昶来到大殿都对这大殿中央的三尊佛像双手合十行礼。

    可儿又问:“大师,那么我应改怎样求佛呢?”

    释永法对释延昶说:“你先向你的朋友们介绍一下。”

    释延昶指着大殿中央的佛像说:“你们知道这三尊佛像分别是代表着什么吗?”

    页小楼和王恺还有可儿没有出声,没有出声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知道。秦飞凤说:“我只知道中间的这尊应该是如来佛。其他的不太清楚。”

    释延昶解释说:“大殿之上的叫做三身佛,也可以叫做三世佛或者三际佛。“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王恺恍然大悟的说:“那么说来这三尊佛其实是一尊,只是代表的不同?”

    释延昶接着说:“不是!按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说法,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应身佛。“毗卢遮那”与“卢舍那”梵语同字,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大乘义章》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秦飞凤问:“那么我说的中间是如来佛也就释迦牟尼佛正确吗?”

    释延昶摇摇头说:“佛殿中三身佛的布置情况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才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页小楼说:“怪不得差不多的寺庙里大殿都是三尊佛像。”

    释延昶说:“一般寺庙都是和少林一样的布置但是也不完全相同。“三世佛”还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依“三世”原本的时间意义而划分的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一尊是燃灯佛像,右边一尊是弥勒佛像,佛教中还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一千佛,统称燃灯诸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统称释迦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一千佛,称弥勒诸佛。而另一种是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此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前一种三世佛称为竖三世佛,后者为横三世佛。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供养。”

    王恺上来又说看起来这三尊佛像差不多的样子,我一直以为他们是同一尊佛的三个形态。”

    他们有男有女、有僧有俗的这么一群人在这里讨论佛,引得不少游客围观。

    释永法看到围观的人又看看了可儿说:“他们的样子本来就相同,三身佛形貌一致,只是以手印不同而相互区别。此大殿中中央为法身佛,其左为报身佛,右为应身佛。法身佛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报身佛结与愿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应身佛就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你们可知道他们手印的含义?”

    页小楼可儿他们都摇了摇头,游客里面也有些人附和着说不知道。

    释永法面向佛像行礼之后说:“法身佛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他双手做的佛家手印暗示我们过去之事已经如弹指间消寂,事实一定无法改变;报身佛结与愿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他是通过手势告诉我们未来之事,他左手安于膝上是说膝下子女之事,右手垂下是说子孙后代之事,这些事只能是未来的愿望无法改变;而应身佛示意的就是我们今生的事,你们知道他的的姿势也就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恰恰也就是我们拜佛的姿势,是为什么吗?”

    释永法说这些的时候是看着佛像的,而问话的时候是看向页小楼、可儿他们。